随着建筑产业化的发展,叠合板的应用已尤为广泛。这项新的工艺是如何是如何施工的?现场有哪些要点需要控制?本文以济宁九巨龙建筑公司项目示例,与大家分享交流叠合板施工工艺流程及节点质量控制。



验收标准:



叠合板厚均为60mm,混凝土强度等级C30,自重约150kg/㎡;底面平整光滑、色泽均匀,并设有预留洞口以及预埋件。


叠合板有贯通裂缝,不收货,废弃:

叠合板预留钢筋长度测量:

叠合板尺寸与铭牌对比检查,是否一致:

预埋线盒四个方向加设锁母并封堵,查看锁母离板面高度,是否满足施工要求:

每块叠合板都有标识铭牌,与图纸比对:

叠合板四个吊装点喷漆,安装方向标识喷漆:

图纸叠合板安装方向标识:

叠合板下方铺设工字钢保证水平:

摆放垫木,垫木上下位置一致,保证垂直受力点相同,防止受力不均导致裂缝:

叠合板摆放高度,与构件厂沟通,统一为六层,防止因现场存放过高导致裂缝:


顶板模板满铺与铺设边模对施工成品没有影响,主要还是模板平整度及加固支撑到位。
叠合板周圈黏贴海绵胶条,防止漏浆;边模距两边500左右:

叠合板起吊时,要尽可能减小在非预应力方向因自重产生的弯矩,采用钢扁担吊装架进行吊装,4个吊点均匀受力,保证构件平稳吊装,如下图所示。起吊时要先试吊,先吊起距地50厘米停止,检查钢丝绳、吊钩的受力情况,使叠合板保持水平,然后吊至作业层上空。
就位时叠合板要从上垂直向下安装,在作业层上空20cm处略作停顿,施工人员手扶楼板调整方向,将板的边线与墙上的安放位置线对准,注意避免叠合板上的预留钢筋与墙体钢筋打架,放下时要停稳慢放,严禁快速猛放,以避免冲击力过大造成板面震折裂缝。5级风以上时应停止吊装。

叠合板吊装专用吊具


钢筋绑扎与原先不同,叠合板安装完成后,梁两侧均有叠合板预留钢筋。
线管走叠合板桁架下方,避免了线管踩踏,保护了线管又能保证地面浇筑完成后不露线管。
负筋交界处,分布筋绑扎在桁架筋之下,避免多层钢筋交叉造成保护层减小,影响现浇面平整度。

分布筋从叠合板桁架筋下方
砼浇筑前,提前浇水湿润,避免因叠合板吸水影响砼和易性。
因现浇面层只有7cm,需要加强浇水养护,要求各楼将每天养护照片发到工作群内。

检查混凝土浇筑成型质量,无漏浆。

常见问题:现浇板带两侧漏浆。
漏浆产生主要原因:
1、板带位置海绵胶条黏贴不到位。
2、板带位置模板支撑加固不到位,浇筑砼后导致模板变形漏浆。
其他原因:
1、叠合板吊装完成后微调正,人为撬动导致海绵胶条破坏。
2、叠合板与模板之间缝隙较大,胶条无法保证全部封堵。
3、叠合板自身有翘曲情况,板底不平整。
为避免出现该问题加强叠合板吊装安装阶段检查:
1、海绵胶条的粘贴。
2、加强板带位置模板支撑加固。
3、叠合板吊装完成后,模板支撑二次回顶。

针对出现的漏浆现象,进行及时纠偏,改正施工方法。

重磅推荐:
中建领衔十大建企联手推出集大成之作
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、全国一级和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《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》主编毛志兵担任丛书主编,浙江建工、山西建投、陕西建工、北京城建、北京住总、北京建工、中建钢构、中建三局、中建六局、中建水务、中建电子等多家大型施工企业参与编写的《建筑工程细部节点做法与施工工艺图解丛书》隆重出版!
该套丛书梳理经过业界检验的通用标准和细部节点,使过去的成功经验得到传承与发扬;同时收录相关部委推广与推荐的创优做法,以引领和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。在形式上,以通俗易懂、经济实用为出发点,从节点构造、实体照片(BIM模拟)、工艺要点等几个方面,解读工程节点做法与施工工艺。建筑工程鲁班联盟携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在此向大家推荐建筑业集大成之作:《建筑工程细部节点做法与施工工艺图解丛书》,目前针对粉丝朋友们限时折扣,推荐大家采购学习:购买整套丛书或单本图书
请长按或扫描下方图片二维码
👇

发票:在订单备注里写明所需开具发票的信息
本丛书作为一本实用性的工具书,按不同专业提供了业界实践后常用的细部节点做法,可以作为设计单位、监理单位、施工企业、一线管理人员及劳务操作层的培训教材,希望对项目各参建方的操作实践及品质控制有所启发和帮助。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建筑工程鲁班联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