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过本次专项监督问题的整改,实验室深刻认识到,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与标准要求不一致的情况时,必须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,加强在技术细节上的管理,强化检测活动的风险防范。为此,实验室在报告质量的管控上建立了长效机制,充分利用内部审核工作来保证检测报告的质量。主要体现在:
(1)确保准确理解和执行标准。在建筑检测中经常会遇到样品不能完全满足标准规定的情况,如何准确、客观地描述工程实际情况并正确执行标准,反映了实验室的技术水平和能力。为此,实验室建立了结构检验检测技术交流群,要求检测人员遇到问题及时交流,围绕对标准的理解,达成对标准执行的统一意见。此外,实验室还定期邀请资深专家进行工程实例讲座,组织检测比武等活动,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。
(2)建立报告监督抽查制度。实验室建立了对报告的监督抽查制度,对各部门的报告定期进行监督抽查。审核内容包括标准执行的符合性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、归档资料的完整性及工作程序符合性等方面。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确认,当确定出现不符合项时,则按《不符合项工作控制程序》进行整改。这种抽查方式,对及时发现和解决报告存在的问题,切实提高报告质量起到了明显效果。
(3)提高内审工作的有效性。为了切实发挥内审作用,防止内审流于形式,鼓励实验室人员特别是部门负责人参加内审员培训,扩充内审员队伍,提高内审的时效。内审工作在资源充分的条件下,突出了以下特点:领导带队开展内审工作,以及时了解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;对参加内审的人员实施激励机制,给予一定的内审津贴,鼓励内审人员不断提高内审能力和内审工作的有效性。通过这些具体措施,营造了关注风险控制和重视质量提升的良好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