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验室分析了原因,采取了以下纠正和预防措施:
(1)明确要求,全面排查,立即启动报告修改程序。实验室组织该项目的检测、审核及签批等人员研讨、梳理和准确把握认可能力范围,全面排查2018年换证复评审(此次评审给出了上述项目能力的限制范围)后存在该类问题的报告,共12份;同时修订该项目检验报告模版,细化各项要求;随后实验室按报告修改程序,完成了旧报告的回收,新报告的换发。
(2)利用管理平台,及时传达最新认可信息。针对实验室认可能力涉及技术领域、产品种类、方法标准、项目/参数多,变更和扩项频繁的特点,实验室建立专门的工作流程,并利用公司管理平台,及时和准确传达最新有效的认可结果信息。
(3) 加强合同风险评审,做到正确检测。基于风险思维,针对特定类型业务(年度开展频次不高,可能引起社会关注或其他重大影响),要求合同评审部门实施针对性审查,识别业务风险和质量风险,制定风险防范措施,并监督检测全过程。
(4) 完善管理体系有效监控,做到动态预防。在“两头一尾三评审”(新建能力检测方法验证评审、检测业务合同评审、质量体系管理评审)的基础上,以确保检测结果有效为核心,基于过程控制方法,策划并实施针对重点质量风险的内部质量监控活动,以做到质量风险的动态预防。
(5)夯实检测能力数字化管理,做到精细管控。持续升级实验室ESR-CNAS专项信息数据系统功能,对位CNAS结构化系统中已认可检测能力的相关要素,从原来单一的标准受控查新,进一步拓展到认可项目和参数解析、业务中心和功能实验室对位、作业SOP编制、设备技术指标确认、人员能力授权等功能,以做到精细管控。
(6)优化报告真实性查验,做到自我防范。结合认可范围,系统梳理行业管理及市场需求的业务类型及相应的报告模版,同时升级了报告管理系统的水印、加密和骑缝章等电子化防伪系统,并与国家认监委查询系统对接,还利用公司官微平台建立检测报告关键信息、发布状态及非预期修改等查询和甄别功能,实现报告的查伪验真。